编研成果当前位置: 东昌府档案馆 > 馆藏介绍 > 编研成果
解放聊城
来源:东昌府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2-09-06 访问次数:82

 

1946年6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彻底撕毁了停战协定,内战爆发,就在这内战硝烟弥漫全国之时,刘伯承、邓小平发布电令:组织地方兵团,围困聊城,待机歼敌。冀南一分区司令员白云同志和第二十四团政治部副主任的李大清于6月6日率部由临清向聊城进发了。

参加解放聊城的部队是由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二十四团,冀鲁豫军区泰运军分区第六团、第一团等部队先后抵达聊城,将龟缩在城内的王金祥残部团团包围。其间,敌人曾多次寻机逃跑,均遭到我军迎头痛击。由于我军猛烈炮击及强大的政治攻势,城内伪军士兵不断越墙逃出,敌人战斗力大大削弱。

  第二十四团由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白云、政治部副主任李大清和团长李善亭、政治委员王希永率领,负责包围东门和南门,团部设在东关教堂。第六团在团长岳舜卿、政治委员胡泮生指挥下,负责包围北门和西门,团部设在城北念窑。

  1946年冬,围城部队首长经过多方面的分析判断,认为解放聊城的时机已经成熟。第一,敌人已被围困一年之久,由二千七百多人减至一千多人,战斗力已大大削弱。第二,经过数月的阵地练兵和思想教育,围城部队和民兵求战情绪高涨,物资上也做好了充分准备。第三,冬季天气寒冷,河水封冻,是攻城的良机。于是,由李大清起草了解放聊城的请战报告。

  1946年12月18日,奉刘伯承、邓小平的命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张霖之及副司令员刘致远等率部抵达聊城,与围城部队会合,决定立即拔掉敌人安插在我解放区的这个钉子,铲除前进路上的障碍。杨勇在东关小学主持召开由各参战部队首长及地方政府官员参加的军事会议,张霖之首先传达了八路军总部关于保护聊城固有文化的3条命令:(一)向民族英雄范筑先墓立正致敬礼;(二)保护中国四大书库之一的海源阁图书馆;(三)妥为保护中国史学家傅斯年先生在北街的住宅。会议上拟定了灵活的攻城方案,一是强攻,打进城去,消灭敌人;二是引敌出城,在城外消灭敌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努力实施第二种作战方案,以利于保护古城文化,保护城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46年12月22日下午1时,三颗光彩闪闪的信号弹腾空而起,紧接着战役打响,攻城的猛烈炮火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1946年12月31日夜,紧闭了数月的城东门悄悄打开,一群亡命之徒蜂拥而出,争相逃命。出城后,王金祥深怕陷入伏击圈,经过一场激战,敌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落荒而逃。在茌南一带,王耀武派出的援兵遭到有力阻击,死伤惨重,也败阵而去。自此,国民党在鲁西北地区的最后一个内战堡垒被清除了。

  1947年1月1日,李大清带着清平县大队的战士首先开进聊城,随后,张霖之政委也相继赶到城里,登上了光岳楼,俯瞰聊城城貌。伴随着红彤彤的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微微晨曦映红了古城,至此,数十年日寇、伪军和蒋匪奴役统治之聊城解放,聊城回到人民的怀抱。

李大清在解放聊城时写下的《1946年围困聊城时的日记》现存在东昌府区档案馆。翻开发黄的《日记》,记述了我军1946年6月至1947年1月解放聊城的日日夜夜,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和战斗激情,尤其是那些险些在文革中被烧掉在火堆抢救出来的照片,真实地再现了聊城解放时炮击前后的状况,反映了李大清同志及广大指战员对这座古老城池的眷恋之情和人民军队大无畏的革命必胜信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鲁西北人民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巩固和发展了鲁西北革命根据地,赢得了鲁西北大地的彻底解放。无数共产党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凝成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将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



  • 主办单位:东昌府区档案馆 版权所有:东昌府区档案馆

    ICP证号:鲁ICP备20007161号-1 电话咨询:0635-8413046 地址:聊城市松桂路77号 今日浏览量:155次; 三个月内浏览量:6728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