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研成果当前位置: 东昌府档案馆 > 馆藏介绍 > 编研成果
《抗战日报》 ——抗战期间华北敌后第一个铅印日报发行始末
来源:东昌府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2-09-06 访问次数:93

 

《抗战日报》——抗战期间华北敌后第一个铅印日报,(1938年10月份合订本(复印件))是1988年10月李士钊同志赠予的中共鲁西特委机关报。李士钊同志,1916年10月出生在山东聊城,1991年3月21日于天津病逝,终年75岁,早年就读于私塾、省立中学和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曾为山东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省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文代会特约代表。他参与了《抗战日报》的前期筹备工作,并作为战地记者,发表了大量文稿,为《抗战日报》的发行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报纸虽然只是复印件,却是鲁西北抗战中一部分真实的历史记录,对了解当时全国各地抗日形势和鲁西北的斗争情况却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一九三七年九、十月份,日寇沿津浦、平汉两线继续南犯,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军队奉命纷纷南退,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山东岌岌可危。中共鲁西北特委组织力量与当地群众力量结合,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这时鲁西北地方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争取团结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范筑先共同抗日,扭转因国民党军队南撤而引起的混乱局面,开展鲁西北的抗日斗争。在中共鲁西北特委的积极劝说下,山东第六行政区专员范筑先与共产党一起坚持抗战。并于十一月十九日在博平向蒋介石发出通电,表示誓留黄河北岸御悔抗日。在这种形势下,特委向各县增派政治干部,建立政训处,加强抗日救亡活动的领导,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鲁西北的抗日形势得到了蓬勃发展。

一九三八年四月,中共鲁西特委为了向全区军民宣传党关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从各方面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决定把原来油印的《抗战日报》改为公开发行的铅印报纸,向全区军民宣传党关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日的主张,鼓舞人民提高胜利信心,从各方面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发展鲁西北的抗日形势。由此,《抗战日报》铅印版1938年5月1日创刊了。

当时,中共鲁西北特委确定了申仲铭为报社的社长,他是山东阳谷县人,曾留学日本大学,参加过一九二八年一月阳谷坡里暴动。齐燕铭为总编辑,原名齐振勋,蒙古族,北京人,一九三零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著作有《中国文学史略》、《中国戏剧源流》等书,编过《文史》等期刊,一直积极领导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北平沦陷后,经济南到聊城,他学识渊博,善于为文,在筹办和出版这个报纸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参加筹备工作的还有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创刊的油印《抗战日报》工作的李士钊和由政治部选派了办过报纸的姚第鸿、管大同、高镜、吴弢和由武汉来的莫循等人参加。在现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光岳楼西大街路南,原来有一个承印过《东昌新闻》和中学讲义的新华印刷局。《抗战日报》开始由这家印刷局承印。后来,从临清汶卫印刷局调来聊城几十个工人,还带来一部印刷机以及字模,这时,才进一步解决了自己印刷报纸的问题。同时编辑部的同志即是编辑又是记者,外出采访,身兼数职。例如李士钊曾以随军记者的名义,参加了濮县战役,写了《濮县石墓头的伏袭》;吴弢随范筑先去威县与徐向前会晤时,写了《徐向前将军印象记》;其他同志有的一面编报,一面写一些文艺作品。尽管有很多困难,大家都因参加这张报纸的工作,感到十分光荣,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报纸共分四版,第一版国内要闻版,主要刊登中央社发的有关全国抗战形势和各战场情况的新闻;第二版本地区新闻版,编辑是李士钊,报道聊城领导机关和团体以及各县的抗日活动;第三版文艺副刊版和专刊版,副刊的名字是《鲁西北》,专刊有《自修学校》、《军事周刊》、《妇女园地》等;第四版国际新闻版,大多是中央社发的电讯、社论和一些专论。承办单位是聊城新华印刷局,每天印四千份,通过不同渠道发到全区和大后方等地。

《抗战日报》从创刊开始,就积极宣传党关于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坚持抗战的主张。报上还不断地揭露敌人,宣传我们的胜利。除了刊登揭露敌人到处烧杀抢掠的残酷罪行外,还刊登一些通讯,把敌人在占领区的罪行告诉我们,激发人民对敌人的仇恨。敌人的铁蹄践踏到鲁西北的土地上,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抗战日报》的副刊和专刊,针对当时形势,发表了不少评论,鼓舞了人们的抗战热情。如《鲁西北》副刊上,发表了《保护民众救亡团体》、《反对包而不办》、《要求彻底实行抗战建国纲领》等驳斥破坏抗战言论的杂文,还有一些具有战斗性的短小说、散文、诗歌。

为了在《抗战日报》上广泛地指导当地抗战活动,于1938年5月13日,在聊城成立了冀鲁青年记者服务团,先后在鲁西北的20几个县建立了记者团支部,10月底在冀南成立了记者团分团。青年记者服务团的普遍建立,保证了《抗战日报》稿件的供应,同时团结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在1938年7月,我们的朋友、美国驻华大使馆海军武官卡尔逊将军从延安出发到聊城,刘白羽、欧阳山尊等奉毛主席的指示,以延安文艺工作组的名义一路陪同。范筑先将军热情款待了来自延安的朋友。齐燕铭把《抗战日报》的合订本送给卡尔逊、刘白羽、欧阳山尊各一套,请他们带回延安。欧阳山尊当时对《抗战日报》评价极高,认为是华北敌后第一个铅印日报;同时《抗战日报》被当时知名报刊《新闻记者》评价为“我们伟大斗争的最实在的记录”。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一日,日军由济南、德州、禹城分三路进攻鲁西北,中心目标是聊城。一路是日军第一一四师团秋山旅团千叶联队从东阿渡过黄河进攻聊城;一路是从禹城经高唐向聊城进犯;一路是从大名金滩镇过卫河扑向聊城。14日上午9时,日军先头部队平田大队约有步炮兵300余人、汽车、坦克10余辆,在两架飞机的配合下,逼近聊城近郊。各机关、团体纷纷撤出,范筑先率一部分部队守城,让他的参谋长王金祥出城调动部队配合,但王金祥拥兵不救,范筑先率部与敌人血战,终因寡不敌众,聊城于15日沦陷。在这次聊城保卫战中,范筑先将军和共产党员少将参议张郁光、姚第鸿及城防副司令郑佐衡以及守城健儿等700余人壮烈殉国。整个鲁西北形势因此发生重大变化。

十一月十五日这天,齐燕铭和李士钊以及《抗战日报》社其他一部分同志,到达了莘县县城,县长吕世隆(共产党员)表示要提供一切条件,支持《抗战日报》在莘县继续出版。没料到,吕世隆同志竟遭到莘县地方顽固势力的杀害。 齐燕铭险些同时遇难,脱险后又同李士钊等一起到冠县,找到了从聊城直接到冠县的莫循,按照特委的指示,出了两份油印的《抗战日报》号外,一是公布了《告全区人民书》,颂扬了范筑先司令为民族解放英勇现身的精神,范筑先作为抗日将领、民族英雄与鲁西北地方党组织真诚合作,带领广大鲁西北人民群众在广袤的鲁西北大地上同日本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业绩,谱写了名垂千秋的壮丽诗篇。号召继承范筑先将军的遗志,坚持团结抗战,争取最后的胜利;一是报道了“莘县事件”,揭露了顽固势力杀害吕世隆的罪行,指出他们做了亲痛仇快的事情,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

至此,在华北敌后出版的第一个铅印日报《抗战日报》停刊。在长达7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出了二百一十多期。我馆收藏的《抗战日报》——抗战期间华北敌后第一个铅印日报,(1938年10月份合订本(复印件),K4-53-1938),本复印册共128页,120版。是鲁西北抗战中一部分真实的历史记录,它宣传了党的主张,鼓舞和发动了群众,推动各方面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对了解当时全国各地抗日形势和鲁西北的斗争情况意义重大,在创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也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 主办单位:东昌府区档案馆 版权所有:东昌府区档案馆

    ICP证号:鲁ICP备20007161号-1 电话咨询:0635-8413046 地址:聊城市松桂路77号 今日浏览量:169次; 三个月内浏览量:6742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