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研成果当前位置: 东昌府档案馆 > 馆藏介绍 > 编研成果
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
来源:东昌府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2-09-06 访问次数:80

 

青年英雄的早期成长历程

 

金方昌(1921—1940),回族人,1921年生于聊城古城内步云阁街。1928年,6岁的金方昌进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附小九级读书。他勤奋读书,自幼具有正直倔强、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的性格。1935年夏,考入聊城山东省立第三中学。1937年10月初,金方昌跟随胞兄金默生到济南一中上学。这时金默生已是济南的地下共产党员,在哥哥的带领教育下,金方昌参加了一些散发传单、送信、放哨等抗日救国活动。参加农村宣传队,进行慷慨激昂的发表演说,控诉日军烧杀、奸淫、抢掠的野蛮罪行,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大大的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1月,金方昌毅然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满腔热情积极奔赴抗日前线山西临汾。为了培养金方昌,党组织安排他进入民大二分校学习。在此期间他刻苦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书籍,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人生观。1938年2月,日军由太原乡晋南进犯,民大二分校由运城向晋西转移。 在此期间17岁的金方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真正开始了他那短暂而伟大的革命人生。

    

热血抗日救国在代县

 

1938年秋,金方昌被党组织分配到山西代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9月,金方昌被派到代县城南赵家湾区担任区委书记。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金方昌白天帮老乡放羊、打柴、种地、挑水,晚上走家串户,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党的政策主张,得到当地群众的信任和赞扬,都亲切地叫他“我们的小金同志”。

1939年冬,由于代县城关一区是日军控制严密地区。为了加强对该区的领导,县委把金方昌调到城关一区任区委书记。1940年,金方昌又任中共代县县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仍兼职一区区委书记。

1940年秋末,日军不断增兵,欲对代县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代县县委指示,必须在敌人封锁通往根据地的各个山口之前,把公粮赶运到山里。11月22日,金方昌接到代县城的敌人要出城抢粮的情报,他马上和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区大队长周志远一起,亲自到赤土沟村催运粮食。为了得到抓捕金方昌得5000元的悬赏金,汉奸把金方昌在大西村的情报透露给了敌人。敌人马蜂拥而至包围整个大西村。由于寡不敌众,金方昌子弹用尽,为了不让武器落到敌人手中,金方昌把随身携带的文件包、驳壳枪埋藏在路边沟里,徒手与敌人拼搏, 不幸被俘。

 

严刑利诱    视死如归

 

   敌人把金方昌押到代县日军驻代县警备司令部。为了想从金方昌手里得到共产党的秘密,敌人下令施以酷刑,先是让他跪石子,鲜血染红了碎石子,接着敌人又用沾了水的鞭子、铁尺毒打,仍然无法从他的口中得到任何信息。敌人的多次严刑拷打使金方昌遍体鳞伤。最后气急败坏的敌人打断了他的一只胳膊,残忍地挖掉了他的一只眼睛。但金方昌依然视死如归,坚强不屈,最后用自己的鲜血在狱墙上写下了十四个大字“严行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这气吞山河、惊破敌胆的壮烈诗句,表达了共产党员人宁死不屈、誓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940年12月3日,敌人已经黔驴技穷,便把金方昌等人推上囚车押往刑场,金方昌一路高喊:“日本强盗们,汉奸们,抗日的人民是杀不完的!”金方昌等人被推到代县北关的荒坡上,金方昌和他的战友高呼着“打倒日本狗强盗!”、“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在敌人的枪弹下倒下了。金方昌当时只有19岁。 金方昌,一个年轻的生命,还来不及绽放,就这样在敌人的罪恶的双手下被剥夺。

 

永留英名天地间

 

就在金方昌英勇就义的当天晚上,中共代县县委就组织了一小分队去北关武装收尸,但金方昌的忠骸早已被赵家湾区抗日政府的联络员张德成冒着生命危险偷运出去,埋葬在山清水秀的雁门关山麓,并在墓前树立了一块“回族抗日小英雄金方昌之墓”的石碑。1940年2月,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授予金方昌烈士“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同时晋察冀边区政府颁布命令,授予金方昌烈士“民族英雄”的光荣称号,为了纪念这名英雄把大西庄改名为“方昌村”。

1946年,代县修建了烈士陵园。1954年,金方昌烈士的遗骨迁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 主办单位:东昌府区档案馆 版权所有:东昌府区档案馆

    ICP证号:鲁ICP备20007161号-1 电话咨询:0635-8413046 地址:聊城市松桂路77号 今日浏览量:20次; 三个月内浏览量:6630次

官方微信